当前,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发展。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的客观需求,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迎接新挑战,勇于担当培育产业链中高端人才的历史使命,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在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中,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核心价值观引领
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牢牢把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始终把准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厚植“四个自信”。要坚持不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要通过教育引导、以文化人和实践养成,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新使命新责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提升品德修养境界,自觉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始终重视思想方法科学训练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塑造
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培养新时代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客观要求,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走出“唯技为重”“技能至上”的认识误区和理念误区。要加强思想方法科学训练和思维方式塑造培养,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要完善课程体系,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对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强调,进行课程的结构性调整,对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学段,开发不同的教材、教学模式和策略,研究制定从宏观的课程标准到微观的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机制。要提升教师素质,鼓励和支持教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学术创新为抓手,围绕教学改革开展创新研究,营造批判性思维的氛围。要改革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式、讨论式、项目式等方法,突出教学的探究和创新特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要鼓励学生慎思明辨,不拘泥于已有论断,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完成从知识接受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要创新评价体系,改变评价和考试方式,把核心素养特别是其中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与考试内容,发挥“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促进学与教更多关注创新素质的培育。
始终抓好“双创”生态构建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一般来说,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在四种能力中,创新能力排在最高端,应当将其作为关键能力培养的着力点。通过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必修课、选修课和辅导培训“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链,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拧成一股绳。要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开发各专业实验实训室的项目研发和孵化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可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园,为其提供创新创业实战平台。要创新“双创”运行模式,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学生开展“双创”活动提供专业辅导、资金扶持、技术支撑、市场拓展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还要找准“双创”活动载体,以专业教学为依托,搭建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舞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将双创实践推向新的高度。要建立“双创”动力机制,完善基于创新创业学业管理的学分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践行奋斗的砥砺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的人生。
始终彰显工匠文化育人特色和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以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为主要抓手,大力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使学生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的熏陶,达到躬行践履、知行合一的效果,从而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实施劳模工匠进校园,邀请知名企业家、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和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举行报告、座谈,通过面对面交流,使学生深刻领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丰富内涵,并通过这些榜样和标杆,引导和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砥砺奋进、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可以通过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职业精神的根本特质,不断升华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品质的认知。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关闭】